城乡市场信息网 农村创业项目 农村种植项目 农村养殖项目 特种养殖项目
 市场供求信息直通车,免除繁琐的注册,每个人都可免费发布文字信息。本站承揽文字图片视频广告,承接专业宣传文章写作。供求信息快捷发布平台! 

为啥说2021年养十头母猪不如养一亩蟾蜍有“钱"途?

来源:为啥说2021年养十头母猪不如养一亩蟾蜍有“钱"途?作者:城乡市场供求信息网网址:http://www.cxscxx.cn浏览数:717 

为啥说2021年养十头母猪不如养一亩蟾蜍有“钱"途?

为什么说2021年养十头母猪不如养一亩蟾蜍有“钱"途?他们看到猪肉、牛羊肉都很贵,也想养一些挣钱致富。但不知道新的一年里这些养殖项目市场前景怎么样。有朋友来信说想养30头母猪,问以后专门卖小猪是否有钱途?他担心选不准养殖项目,一年载进去,多年爬起不来。为此,蟾蜍蟾衣信息网简单谈一下2021年一些养殖业市场情况,谈一下农村养什么好。

你想养三十头母猪,问以后专卖小猪是否有“钱"途?但是,你想涉足养猪业,需要根据你自家的场 地、资金、技术、劳动力多种情况来考虑,按照今天养母猪的收益,有经验的养殖户一头母猪一年可生产出售两窝仔猪约20头左右 ,利润在2万元。但饲料等成本基本与收益相当,也需要60万元。不包括疫情带来的损失。因此,想养母猪,不仅需要看到当前养猪业价格高,收益高,也需要了解养猪业40多年来的经验教训。但近十多年来,养猪业离一般农家养殖户渐行渐远。

这二年养猪利润确实很高。但是,你的问题是,你想养三十头母猪,问以后专卖小猪是否有“钱"途?30头母猪有一些规模化了,而你一下子上这么多母猪,下一步是出售仔猪。这还需要掌握市场周期。正常情况下, 生猪市场的变化周期在3年左右,咱就先把眼下复杂的生猪市场周期按5年计算,其中上升期约在3年左右。据报道,2020年, 又有1000多家地产商转产养猪。2021年底,母猪存栏量有可能达到市场需求量的80%到95%,今年底开始有可能开始向猪价回归正常。留给上升期的时间不多了。你现在进入养殖母猪,等到母猪繁殖盛期,生猪价格也跌入下跃期和低谷期,即使卖得出去,价格还高吗?一旦被套住,几年抽不出身,一般农户赔不起。你资金如果本来就不多,你与早已养猪赚了钱的资本大鳄相比明显处于弱势,耗不起,这是需要考虑到 的。如果在下一个低谷期进入养母猪,在上升期卖仔猪是不是更好一些?做生意从来都是有同行同业没有同利的,你如果是一个有心人,想试一试却也无妨,赚不赚钱自己兜底。你如果通过分析心存忧虑 ,只要开阔新思路,捕捉新商机,不要成千上万户扎堆做同一个项目,不随大流,养殖新途径还是有的。例如,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上连,农农业与农养殖蟾蜍。蟾衣是贵重中药材,该研究所研究所收购蟾衣价格表显示 ,从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每市斤数百元到2020年度每市斤1.5万元到4.1万元。由于采集蟾衣重量轻,产量低,投入少,医药市场大, 采集 出售蟾衣周期短,养殖蟾蜍十天就可销售蟾衣。近五年内市场没有问题。一般条件下,养殖一亩地2000只成年蟾蜍,采集蟾衣,超常规技术一次性投入不超过二万元永久使用,不像养猪那样年年需要投入。养殖蟾蜍采集蟾衣去掉一个人工费(5万元左右)每年收入5万元以上。

也可使用超常规技术采集优质天然蟾衣,一只活蟾蜍一年至少蜕衣10张以上,气温高的地区达三四十张。一分地(67平方米)养殖面积就能够放 2000只蟾蜍,6个月 可产蟾衣48000张。按常规蟾衣较小一些的平均每张单重0.2克计算,可产蟾衣9.6公斤,按最低整衣率80%,可 产整张蟾衣7.68公斤 以上,按最低1.7万元/公斤,创值130560元;减去成本后创利润103780元。如当地蟾蜍个体大,效益还要高些 。这是一分地的当年 利润,之后连续下来几年中不用象种植农作物或者养殖猪牛羊那样年年再去进行基础设施投入。一只蟾蜍可连 续脱衣多年。养殖蟾 蜍面积有条件再扩大一些,例如达到一亩地(667平方米)采蟾衣,养殖蟾蜍数量就是2000只的10倍,即容纳 20000只蟾蜍同时一起蜕 蟾衣,去掉3到4个人工费,一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上。

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


为什么说今年养殖药用动物蟾蜍政策支持、市场好、投资小、效益高


这个答案是用“政策支持”、“市场好”、“投资小”、“效益高”四个标准来综合考量和筛选而来的,参照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20年930日颁布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中国家允许发展以药用和科研为目的野生动物养殖品种,当选养殖中华蟾蜍、黑眶蟾蜍养殖业。在一只鲜活蟾蜍身上,终其一生长期用于采集蟾衣,对于发展中药材市场、保护生态环境与提高养殖收入均有重要意义。

蟾蜍(癞蛤蟆)因为有药用价值,科研价值等等,从古至今其药用价值地位甚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里人们晚上走夜路都经常踩死癞蛤蟆的,那时候癞蛤蟆到处是。现在好多地区癞蛤蟆十分稀少了,晚上拿着手电筒去找很少碰到了。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所长蒋张林从上世纪80年代发现蟾蜍自然脱衣生理现象可以手工采集蟾衣以后,90年代就在报刊广播电视台发表文章,提倡人工养殖蟾蜍采集蟾衣。由于多种原因,这几年蟾蜍数量越来越少了。蟾蜍和蟾蜍类药材更显得有珍贵


分析蟾蜍急剧减少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

一是业大量使用农药,农药喷在蟾蜍身体上直接毒死蟾蜍,或农药喷在昆虫身上,蟾蜍吞吃了带有农药的昆虫中毒而死。

二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特种动物养殖业中的养蛇,狐狸,水貂等养殖场,为了节省饲料投资,设法捕捉蟾蜍喂这些动物。消耗了大量蟾蜍。

三是近几年自然界里鸟类品种繁殖率高,各种胆大的鹭类,鹰类等食肉禽鸟不仅野外啄食小蛙小蟾蜍等,对房前屋后的各种蛙类蝌蚪与幼体侵害也十分频繁。加剧了蟾蜍数量的减少。

四是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村中填平及改造掉从前野生蟾蜍赖以生存繁殖栖息的各类浅水型的水池、水坑、小河浜、水渠及小湖泊,有的把这些浅水蟾蜍所在建成与外界水流直通的水系,尔后闯入一些深水类黑鱼、鲶鱼、黄嗓鱼、桂鱼、鲈鱼等凶猛鱼类吃掉蛙类卵粒及蝌蚪,这些都是目前蟾蜍减少的原因。

五是利用野生蟾蜍取蟾酥取蟾酥的工具不消毒,蟾蜍也未经消毒就直接刮取蟾酥,刮取蟾酥后又不给其伤口消毒,直接开放伤口而感染病菌导致蟾蜍死亡,据估计全国因此每年死亡蟾蜍数量达五到八成。制作干蟾、蟾皮等中药材也伤害了许多野生蟾蜍。近几年学习野生动物保护法后,比较多的人开始做起引种自繁自养蟾蜍釆蟾衣取蟾酥了,不仅保护了野生蟾蜍,经营者自身也获可观盈利。

以上五个主要原因,对野生蟾蜍产生了毁灭性伤害!

蟾蜍为水陆两栖动物,我国除高寒山区以外,全国从南到北广大地区均有分布,常见的有中华大蟾蜍、花背蟾蜍、黑眶蟾蜍等十七种,俗称癞蛤蟆。所有品种蟾蜍都是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是庄稼卫士。是名贵中药材。


蟾蜍活跃于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捕捉害虫为生,喜湿、喜暗、喜暖。蟾蜍白天活动較少,喜欢栖息于水边草丛、乱砖石孔洞、沟塘、水渠、农田、草地、山间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傍晚至清晨出来活动、觅食,夜间活跃,阴雨天活动钻泥穴等。青蛙白天也比较活跃。蟾蜍在野外以食昆虫,飞蛾,蝼蛄、地老虎、蚁类、蚜虫蚯蚓为主,人工饲养时可以培养黄粉虫,黑水虻、蚕、蛆虫、蚯蚓喂之,也可以经过阶段性引诱驯化后投喂人工颗粒饲料。另外点灯引虫让蟾蜍自行摄食也是节约饲养成本的好方法。

蟾蜍在冬季潜水或钻泥沙或杂草下越冬,成年蟾蜍于春季交配产卵。一般雌蟾蜍可产卵3000-6000粒。一般卵的自然界的水体孵化率90%以上,孵化出来的蝌蚪以觅食水里浮游生物为主,人工饲养时可以投喂熟蛋黄和粉状配合饲料。

蟾蜍的表层角质薄皮即蟾衣有较高药用价值,在蟾蜍生长中,每隔一段时间会脱下表皮,从古至今民间流传说"癞蛤蟆衣治百病,可惜得不到",说明稀有遇到,难得拣到蟾衣,因为自然界中蟾蜍脱衣都在下半夜空气湿度高时开始脱的,可是蟾蜍天生有个习惯边脱边吃掉蟾衣的,有时蟾蜍成堆时还互相吃别的蟾蜍身上脱下的衣。以前所以要想用蟾衣治病者只能去野外找蟾蜍脱衣时粘附于草丛中或乱砖石滩里的蟾衣,这是原始的获取蟾衣方法。后来间有人煎中药时无意中倾倒药渣于屋旁蟾蜍身上,偶见蟾蜍脱衣,就流传至今一方剂,人们煎药涂蟾蜍身上促其脱衣,前几年还流传于社会上。上世纪九十年代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所长蒋张林晚上在巡查养龟场产卵情况时,在龟的产卵沙坑内遇到有蟾蜍脱衣现象,引起注意。后来干脆在房间里铺上湿稻草,养一批蟾蜍进行守候,见到蟾蜍脱衣到差不多只剩下一条前肢时抓住它把衣从蟾蜍嘴里拉出来,等于抢夺蟾衣,不让蟾蜍吞下去。但化时间化精力,效率低下,人又劳累。这些就是业界所界定一代二代三代釆蟾衣方法。

一九九九年在龟产卵季节中,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技术人员在养龟池边见到龟受惊逃跑中把一只正在脱衣的蟾蜍带翻了,过去干扰了它,见其仍然在做脱衣动作及嘴巴吃蟾衣。人干扰也还能脱下来的,受此启发,蒋所长设计了一个工具放入蟾蜍脱衣,蟾蜍不吃衣了,且一个月一只蟾蜍脱衣一、二张,就把该技术申报了国家专利,于2001年授权获得蟾蜍壳釆集器专利授权。用这个采集器解放了必须人工守候才能获得蟾衣的繁琐又劳累的人力工作。业界公认这个技术为采蟾衣四代技术。后来江苏有人发明一个五代技术,用网串于铁架子上围出一定范围的面积,放入蟾蜍用于脱衣,一个蟾蜍一个月可以脱两张蟾衣,但此方法蟾衣容易擦碎,商品率不高。


由于蟾衣是中药材,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不仅要不含油脂异物异味,更要完整性,否则药性不纯正即为次品,经济效益下降。促使养蟾蜍釆蟾衣技术不得不更新换代。后来开发研究成功了一只蟾蜍每个月脱三张蟾衣的六代技术和脱四张的七代技术,蟾衣质量提升不少,产量也上升,但采集器成本也不低,要每亩地投入五千元左右制作釆集器。

为了降成本,经过几番努力,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技术人员于2016年和2017年两年中终于研发成功了利用社会上常见的废弃物品作原料的八代技术及九代技术,申请国家专利获得受权。这两代不同技术中前者每亩地釆集器总成本三千元上下,后者成本更低,仅仅四百元左右。而且九代技术脱蟾衣数量也有增加,一个月一只蟾蜍脱衣四张半,两个月脱九张。还可以设计成在釆集器内投喂饲料让蟾蜍不离开釆集器边脱衣边吃食物,保持脱衣中的蟾蜍健康,有利于连续脱衣,又大大节省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也避免了因为老技术需要经常更新换蟾蜍而翻动及运输中擦伤导致的蟾衣损坏率,所脱下的蟾衣质量完整率很高,从而效益大增。

人工自繁自养蟾蜍最大优势就是可以选择利用当地蟾蜍,无需远途引种,节约成本。而且本地区气候条件一样,土质水质相同,既使需要短途运输不容易产生应激反应,适应性强,死亡率低。

进入新千年以来,西方国家对我国中药材开放后,国际上对中医中药的需求量逐年增加,需求品种也在不断增加,随着动物类中药材中的蟾衣蟾酥价格持续涨价,活蟾蜍釆下的蟾衣更是俏销,成为广大农民一项效益高且不伤害蟾蜍的养殖致富门路。近几年来国内市场蟾衣收购价格也是逐年递升,目前平均价二万元一公斤,蟾衣大质量好高达四万元一公斤,最低也有一万六千元一公斤。农村中常见蟾蜍一般体重五十至二百五十克居多,所脱衣的单张蟾衣重量在0.15-0.3克间,单张单价三五元左右。一只蟾蜍一个月脱四张,正常情况下,在长江流域地区,如每亩地养殖二千只蟾蜍每年釆集蟾衣可获利润十万元以上。如果人工养殖密度过高,蟾蜍争栖息穴及争食活动过强会导致原本粗糙的皮肤擦伤,容易脱下碎裂蟾衣,商品价值下降。我国南北气候不同,蟾蜍品种不同所脱蟾衣及蟾酥质量亦有一定差异。

这里要提醒一下,如果取蟾酥,同一只蟾蜍每三四个星期取蟾一次,平均一只蟾蜍取鲜酥0.05-0.06克,经初加工晒干后仅0.16-0.02克干蟾酥,按目前每公斤市场收购干蟾酥平均二万元计算,收入仅四毛钱左右。收入比釆蟾衣少很多。而且一个蟾蜍身上不可同时取蟾蜍釆蟾衣的,两者不可兼得,否则极易引起蟾蜍皮肤发炎而死亡。


人工养殖蟾蜍并不难,通常选择用水方便的地块建养殖场,中间或四周开挖成1-2米宽的水沟,水面占总面积的20-50%间,沟内至少能保持20厘米以上水深,陆地上种庄稼或树木花草,使蟾蜍不致被夏季烈日直接烤晒,四周围上窗纱布或塑料膜,地面上50厘米,地下埋入20厘米,防蟾蜍逃跑。场内周围挂上电灯泡引诱昆虫让蟾蜍自己觅食,每亩地挂十二个灯。还可以在场内设置一些盆缸桶之类容器,盛上豆腐渣,加点水,任其发酵飘出臭味来引诱苍蝇进去产卵,数日后蛆虫大量出来任蟾蜍自食。也可以喂人工配合饲料,只是成本高一点。点灯引虫或豆腐渣培养蛆虫蟾蜍不够吃的时候,再补喂颗粒饲料是最节约饲料成本的。


展望未来前景更广阔。蒋所长最近又开发成功一项四位一体式超常规养蟾蜍釆蟾衣微循环流水作业技术,使蟾蜍脱衣、吃食、越冬全都在采集器内进行,并且可以高密度摆布,每亩面积同时让二万只蟾蜍一起脱蟾衣,比一亩地养殖2000只蟾蜍的方法节省了大量土地,经济效益翻几番。

人工繁殖及养殖蟾蜍是发展生态农业和发展药用动物产业的必由之路。相比于其他特种动物养殖蟾蜍起步较晚,面积还不广,绝对产量,求大于供,蟾衣价五六年内有上升空间。

          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   手机微信:13806706985

会员登录
登录
回到顶部